锦溪:吴韵越风最江南_行业新闻

锦溪:吴韵越风最江南

作者: 来源: 日期:2024/6/6 9:13:42 人气:211
       锦溪,位于苏浙沪三省市交界处,东临淀山湖,西依澄湖,为旧时吴越间往来及吴地出海水道上的重要市镇之一,隶属江苏省昆山市。政区面积92.4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6万人。沈从文言她“景色人事极好”,刘海粟赞她为“江南之最”。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最江南的古物风貌

       清《陈墓镇志》载:“其西有水一湾,溪边桃杏千株,灿若天丝云锦,得名‘锦溪’”。早在 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聚为集镇,地属会稽郡。三国至唐代,地属吴郡。北宋时定名锦溪。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驻跸锦溪时,其宠妃陈氏不幸病殁,水葬锦溪五保湖口,锦溪因此御名陈墓,沿用长达860余年。直至1992年,复名“锦溪”。


       古镇锦溪,以河道为骨骼,保持着“一河两街、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拥有明、清及民国历史建筑8.7万平方米,古巷、古弄、古砖门楼30余处。河道呈“丰”字形,长6000余米,两岸分布着河埠、水墙门、过街廊棚、吊脚楼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建筑物,16座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古桥梁散落其间,自然而巧妙地将河、街、房、巷连缀在一起,形成“小桥流水人家”古朴风貌。现有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17处。祝甸古窑址群,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完好保存着清代及民国古窑19座,数量之多、分布密度之高为全国所罕见。宋通神御翰,明巡检司,始建于宋、重建于清的文昌阁,民国旧区公所等历史建筑均保存完好,并以它精巧的结构,精致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图案为今人所推崇。


       2000年起,锦溪加大古镇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撤出与古镇风貌不协调的工厂企业和机关单位,广泛引入民间力量,开设各类民间收藏博物馆。先后开设了中国古砖瓦博物馆、中国紫砂博物馆、锦溪杰出人物馆、锦溪宣卷艺术馆、马若特泥禅坊等十余家民间收藏展示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


最江南的水乡田园

       锦溪,地处太湖下游淀泖地区,湖荡密布,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田畴平展。水域面积48.7平方公里,占政区总面积的52.7%。全镇19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落,这些村落大的超千户,最小的也有百户,都有上百年历史,碧水环绕、开门见河,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拥有万亩高标准设施农田和万亩生态放养水面,为江苏省首批、苏州市首个“水美乡镇”。


       宋景祐年间(1034—1038),范仲淹出任苏州郡守,曾挥师上万开挖三十余浦,将太湖之水分泄于东海,其开江指挥所就设于镇西南明镜荡与长白荡相接的隘口之上,该地也被后人称为扎营坝。南宋建炎四年(1130),韩世忠夫妇率所部八千,在明镜荡操练水师,赢得黄天荡大捷。位于镇西北侧的矾清湖,又名范迁湖。相传春秋时期吴国灭亡后,范蠡返回越国,曾经取道于此,故而得名。顺治二年(1645),清兵大举南下,明末诗人吴伟业曾携百口家眷,到矾清湖畔族亲家中避乱,写下组诗《避乱》。十年后,他又写下著名长诗《矾清湖》,表达了他对锦溪宁静安谧生活的留恋与向往。


       近年来,先后建成了环湖生态廊道、明镜荡国家级水利公园、五保湖省级湿地公园、东方荡生态公园等众多以湖泊、湿地为主体,以文化、休闲、生态为特征的开放式主题公园。环湖生态廊道将锦溪的主要湖泊及主要景点串珠成链,成为绕行于水乡田园之间、贯穿全镇的生态绿廊、休闲慢廊和文化长廊。祝甸砖窑文化园,利用已废弃的始建于80年代的砖瓦厂,完整保存了原36门砖瓦生产轮窑,并结合堆场、码头等原有设施,建成融砖窑博物馆、休闲商业广场、亲水码头、花园民宿、花卉田园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文化公园。计家墩理想村,以村民移迁后留下的142栋村舍为核心,建造田园民宿、文化商业、主题飨食、自然教育为内涵的乡村休闲综合体,开辟乡村生活“新模式”。


最江南的风土人情

       地处吴根越角的锦溪,有着“十里不同俗,隔村不同音”的特点。勤劳朴实,敦厚守礼,敬贤重道。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


       至今仍在锦溪及周边地区活跃并深受百姓喜爱的锦溪宣卷表演,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清《陈墓镇志》记载:“吴地善讴,故镇中亦有集梨园者、打十番者,近则并有一班游手,名曰‘唱滩簧’。”此处所载“打十番”,即为宣卷表演。“锦溪宣卷”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被誉为江南民间曲艺“活化石”,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锦溪窑业,始于元代。至清代,已发展到鼎盛阶段。建国后,锦溪祝甸村80%的村民从事窑业生产,其中不乏盘窑、烧窑的能手。锦溪湖河环绕,土质细密,燃料为油菜秸秆和砻糠相替,火文而均匀,烧制的砖瓦细结坚实,坚固耐用,方圆百里,负有盛名。锦溪服饰,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她们头戴包头,身穿大襟拼接衫,腰围布裙、襡腰、穿腰等,脚穿绣花鞋。在款式、用料、裁剪、装饰、色彩等方面构思巧妙、做工精细、独树一帜,呈现出既“巧”又“俏”的特点。


最江南的崇文风尚

       晚唐大诗人陆龟蒙,晚年常带着他的钓具、书籍、文具、茶壶往来于锦溪的街头野外。他恬淡自适,满腹诗书,深受锦溪百姓爱戴。陆龟蒙去世后,锦溪乡人便募资在镇西通神道院建造了文昌阁和鲁望先生祠供后人祭祀瞻仰。至明初,有吴中四杰之称的高启,十分仰慕陆龟蒙“笔床茶灶”的闲淡生活,隐居青丘时,他常到陈墓拜谒鲁望先生祠,并赋下“通神御翰”“陈妃水冢”“锦溪渔唱”“莲池结社”“石音客帆”“古井风亭”“福寿残碑”“谯楼鼓声”等七言律诗8首,组成“陈墓八景”。明中叶,吴中才子文征明又与老师沈周,好友祝允明、归昌世等吴中名士相聚锦溪,他们常在文昌阁,或登高远眺,或凭古吊今,运思酬唱,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成就了锦溪文运昌盛的文化盛景。


       据清《陈墓镇志》不完全记载,明清两代,锦溪走出过5名进士、11名举人、5名贡生。清末以后,新学兴起,锦溪学子纷纷离开家乡,赴苏州、上海、北京等地求学深造,涌现出了众多享誉学界的杰出人物,其中包括2名中科院院士、2名共和国将军、110多位教授和130多位负笈海外的优秀人才。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取得卓越业绩,古镇也因此赢得了“教授之乡”“留学生之乡”的美名。


       “红绕溪桥绿绕汀,渔舟泊处起歌声。不知谁唱春风曲,顿使桃源柳浪生”。2023年,锦溪被国务院列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调区。锦溪正朝着世界级滨水人居典范目标,阔步奋进。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方志江苏
上一个: 岁月沧桑桃花坞
Copyright 2016 @ 江苏图博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昆山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三楼 电话:0512-57575000 备案号:苏ICP备16058538号    技术支持:昆网科技